2018 狗年春节长假,区块链却无眠无休。“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全球 ING”微信社群横空出世、彻夜激辩区块链技术与价值。自大年初二(2 月 17 日)起,Qtum 量子链帅初、隆领资本蔡文胜、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百合网慕岩、区块链投资人点付大头等业界大佬轮番坐镇,每人每天分享一个主题并答问。夜以继日、几天连续不断的大咖分享答问,一时成为区块链行业津津乐道的火爆话题。

大年初五(2 月 20 日)中午,由容铭投资创始人崔会绅(@Hui)、合伙人韩颖博(@西门柳上)和国金投资管理合伙人詹川联合主持,ArcBlock 创始人兼 CEO 冒志鸿(@Robert Mao -老冒)受邀在群内做 ArcBlock 的专题分享,集中阐述并回答自己这一路来对区块链 3.0 概念的认知变革以及提升。

0

ArcBlock 的前世今生,从自我认知的变革说起

冒志鸿:

区块链这个概念,不太理解,不太看得清,一点不要怀疑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

我自己从 2009 年开始挖了一些比特币,实践了一把后, 得出的结论就是“不靠谱”…… 币也全丢了。因为我当时的认知完全就是从技术实现角度看了看。2013 年, 硅谷开始流行谈 Blockchain,我参加讨论学习才了解到原来这是比特币里的数据结构, 可以拿来做更多应用。说实话, 我也没有能一下子理解。在几次讨论会上, 我都以挖过币的老手自居泼冷水。直到我看到我的微软前同事 Flavien Charlon, 现在 ArcBlock 首席科学家,从微软离职去搞染色币, 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Flavien 是我遇到过的最厉害的程序员之一, 过去团队的明星程序员。当看到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 如此重视一个自己没有足够重视的技术,我觉得必须要警惕, 因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认知没有到位。

1

图为老冒与 Flavien 在巴黎合影

Arcblock 最初很长时间不叫 ArcBlock,而是一个非常极客的名字——SemantiChain(语义链)。搞计算机的同学都会很喜欢 Semantic 这个词吧,一开始我的目标完全是从应用角度出发的,因此考虑的是做一个在区块链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的一个应用。

@西门柳上:和@Robert Mao—老冒 第一次聊 ArcBlock,其实是 ArcBlock 的前身。那时的时间很有意思,正是 9 月初,一开始老冒其实是想做应用,一开始老冒也没想去要 ICO,考虑到 ICO 的乱象,他想先从示范性的落地应用做起,只不过底层的部分设计已经开发了七八成,而这个底层的部分其实就是今天 ArcBlock 今天的雏形,但是我们密集的讨论了两次,老冒迅速调整过来,决定把底层的部分拿出来先做,服务于更多的应用。

当我们开发应用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区块链的理想如此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要开发一个区块链上的应用,我们面对的底层还相当不完善。各种各样的技术、概念让我们自己也眼花缭乱。作为我的一贯习惯,既然底层还不太完善,那么我们就自己从头开始吧。因此为了做应用,我们先做了个自己的基础框架起来。

作为框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啊,因此我和几个同行去讨论取经,结果,大家第一感觉就是,你这东西我们也太需要了。我这才发现,原来这些问题和困惑并不只是我们自己遇到,而是几乎每一个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团队,都会经历这个从兴奋,到迷惑、到茫然的过程。

@西门柳上:10 月份回国的时候,老冒足足在国内待了差不多一个月,跟各种新老朋友密集交流,收集正面和反面的各种意见,不停的 update ArcBlock 的整个规划,其中一部分内容都体现在 12 月份正式起草,1 月初才正式定稿的白皮书中,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区块链应用落地的问题,ArcBlock 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公售的事情也在整个过程中同步推进,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所有的都基于如何建立强大的共识这个最高策略。

2

3

@Robert Mao —  老冒 与@西门柳上 去年 10 月下旬在上海首次聚首商讨 ArcBlock 项目

有人批评 3 点群是盲人摸象,由于名人较多才比较 high。 我觉得其实有道理,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觉得往往需要自我检讨一下认知,不要轻易认为别人都是盲人,都是自 high。对 ICO 的认知,其实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4

有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一是,BAT( Basic Attention Token)这个项目。Javascript 的发明人,因为美国政治不正确的原因硬是失业了。他做了这个新项目,通过 ICO 的形式融资成功,并且提出了 BAT 这个试图颠覆现在数字广告时代歪风邪气的理念,无论 BAT 本身是否能成功,其代表的是远远领先于现在 Facebook、Google 等主导的数字广告形态的未来。

二是,我原来微软的同事 Rahul Sood。他原来的公司被收购后加入了微软,在微软内部创业成立了 Microsoft Venture,也就是微软的投资部门。他作为微软的投资部门创办人和老大,前一段时间辞职不干了,去做一个数字娱乐平台,并且 ICO 了。这两人都是我非常尊重,并且现实中有接触的“大牛”,都是程序员出身,都曾经创业,都在大公司做出过成绩,他们都不再去走传统 VC 融资的路,而是去采用 ICO 的形式——这让我思考,ICO 的本质是什么? 他们显然不是去骗钱圈钱,他们显然不是找不到 VC 融资,但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个方式?

因此,我们 ArcBlock 的这条路,是一个我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后作出的选择。这些认知的提高,是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是在各位朋友同行们的支持之下,逐渐提高的。

@西门柳上:我们一起总结了一个好的区块链 ICO 项目,要从这三个方面看:技术支撑面(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愿景想象面(核心之一是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后将会如何?)、架构逻辑面(核心之一是 token 经济学),至少要有两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后面就是围绕三个方面不断扩大共识以及夯实。所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老冒经过一系列很严肃的思考,这就是为什么 ArcBlock 公售 9 月份的时候决定开始,但是到 12 月初才正式启动的核心原因。一切都在于谋定而后动,内涵够强,外延才能够大。

区块链时代,我们需打破常规,达成全新的共识

为了能合法地走 ICO 这条路,其实也并不容易。首先这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因此大部分都是未知的。其实,传统方式下的一些“常识”可能是对新的方式有阻碍,甚至有害的。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最早的投资方,容铭投资和国金投资,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为了能顺利 ICO,我融资时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由我来出 TS(投资意向书)和 SPA(股权购买协议)。我真的非常感激容铭的西门和国金的苏亮 (其他几位老总我就不一一感谢了),他们对我这种“无理要求“非常理解。未来,我会征得我们律师同意后,开源我们所采用的 TS 和 SPA,也许对其他要走类似路径的团队有用。

@Hui:投资 ArcBlock 的决策做的非常快,因为 2017 年我们判断 2018 年区块链在基础建设方面会是重点,而能够做这个事情的人必须是有足够的资源背景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这一点 ArcBlock 完全符合,老冒的经历也跨越了整个互联网周期,趋势+人都非常适合做这么一件事。

在区块链时代,需要所有人都有创新精神,打破常规,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也就是形成我们自己的共识。创业者需要创新,投资者也需要创新。我的一个感受是,对新生事物,例如区块链和 ICO,最重要的是在思考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5

在我们决定采用 ICO 方式来进行这个项目的时候,正好是中国打击 ICO 的时候。当时另一个关键消息是美国的 SEC 出台了一篇针对 DAO 调查的结论性文章,这对美国的公司是个关键节点。在此之前,ICO 合法性非常模糊;在此之后,律师们至少知道哪些不能做了。当时团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分析后认为,这些综合起来其实是最利好的消息。

@西门柳上:94 一刀切的消息出来后,老冒和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是坏事,相反这是一次挤泡沫的过程,是对认真做事、做大事的团队的奖励,可以真正的以终局思维来思考全局的问题,老冒经历了完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周期,本身又是技术大拿和创业先锋,于是 10 月份回国后,我们又碰了两次,大家都觉得新定下来的方向,既有终极大纲的愿景,又能够一步步夯实一个个小闭环 work 起来。

ICO,大幅降低网络效应形成成本,让用户成为 Prosumer

我对区块链的理解,觉得有两个最主要的价值:1,大幅度降低了验证的成本; 这更容易带来信任,这个大家今天可能都认同了,算是共识了,我就不展开了;2,降低了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形成的成本。

第二点,我觉得尤为关键。而 ICO,恰恰能体现的就是区块链能降低网络效应形成成本这个特性。网络效应其实不是个新概念,大家搞过互联网应用都知道这是最难的一件事情,也是成功的关键。区块链通过激励机制,利用人性的特点,让这个蛋和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以比特币为例,中本聪给出了白皮书和一个版本的软件,正是让一群好奇的人去参与挖矿,才形成了最初的算力网络,才能逐渐成长到今天。

@西门柳上:ICO 本身就是一个把广大用户纳入生态的过程,越多人加入后续项目运转才越有活力。很多最优质的项目都是全公募无折扣的。如果项目不够优秀,早期给私募投资人的折扣就是贷款利息,是需要后续真正的用户来还的。从咱们投资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判断下,一般折扣越大,项目越虚。

成功的区块链项目,都是从一开始就建立生态,让一群人一起参与进来,发动群众力量。这就是在早期开始培育社区,开始形成网络效应,反而产品是后行的。由于有激励机制的存在,社群有这个意愿和耐心来一起推动产品成长,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 Producer(生产者)和 Consumer(消费者)两个词合成了一个词“Prosumer”,预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将变得模糊。

@西门柳上:阿尔文·托夫勒是在 2006 年提出的“产消合一经济”的概念,这非常符合我们已经很熟悉的 token 经济学。国内项目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完全不考虑代币经济模型的设置,从募资折扣募资对象就没想清楚,到代币经济激励机制不在乎(比如作为 medium of exchange 的代币是有可能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上涨的),如果真想把项目做下去,早期没认真考虑的这笔债是要整个生态来还的。

在 ICO 之前,这个网络效应的价值,我只是一种推论,是我总结和思考别人的项目,理解别人对区块链价值的看法基础上形成的。但通过 ICO 的过程,我通过实践证实和加强了这个认知。 比较有趣的是,我是一个技术出身的,一直还非常技术化,至今还写些代码的,这两个价值其实和技术没关系,也常常是从技术维度看区块链和 ICO 非常容易忽视的。

我虽然是技术出身,但我一直鼓励大家不要太觉得区块链技术有多么高深和神秘,就是正常的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不过,区块链的价值,在技术范畴以外有很大的体现,有些时候纯粹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会被技术限制了想象力。

例如我们有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CyberMiles,我们的这次 ICO 的成功开展,也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的。CyberMiles 是一个专注于电子商务的区块链,设计非常独特,因为大多数区块链要么比较 generic(通用),要么就完全是某一个应用。CyberMiles 把电商以及电商相关的智能合约这一大块市场的问题给解决了。因此我们在考虑 ArcBlock 的应用的时候,立刻就考虑到电商相关的应用必然是未来的关键,一方面我们支持 CyberMiles 区块链作为一个基础支持链在技术上容易实现的,但另一方面,如何把这个关系建立得更为长久稳固呢?大家看到我们采用的方法了,我们在 Token sale 过程中不但接受 ETH,我们还接受 CMT。这样,我们不但在技术上容易达成共识,而且在商业上也实现了绑定。我们没有签合同,也不需要合同,就实现了比合同更完善的合作机制。我拿这个做例子,主要是说 Tokenize 是一个更先进的公司和组织形态。

我给大家推荐看王利杰的《深度 ICO 的三个本质》这篇文章。 我们理解的 ICO,不是一种圈钱和融资工具,而是对 tokenize 后的数字产品进行众筹(crowdsale)的方式。我个人觉得,好的区块链项目,一定要尽量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去 ICO,而不是私募一下完事。而在私募和公募的过程中,去中心化程度如何、能否不贪婪?是考验团队的重要指标。

@西门柳上:我个人感觉老冒从来没有为 ArcBlock 的 ICO 而如何特别兴奋过,包括丁磊主动找过来投资担任顾问,后面私募认购超过百万 ETH,以及公募只用了 19 分钟完成,他最兴奋的还是他找到了 ArcBlock 推动区块链 3.0 应用落地路径的时候,他说我心里还想到了 ArcBlock 的更大愿景,但是我们不能吹牛逼,所以 ArcBlock 的白皮书里面并没有只是从愿景想象面来展现,一开始就聚焦了五大问题,提出在技术可实现性的对应方案,所以 ArcBlock 的技术支撑面是很坚实的,愿景想象面不是一味的冲着宏大去的  — — 虽然展现的那部份也是相当宏大的。

Q&A ArcBlock 问答

卢晓明(36 氪):

帅初多次提到去中心化和高 TPS 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又提到游戏等场景是非常合适的应用场景,大部分都是高并发的。你怎么看待去中心化和高 TPS 之间的矛盾?

冒志鸿:

这个问题很好。 是的,中心化和高 TPS 是难以调和的矛盾。有一个著名的 CAP 定理:Consistency(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因此任何一个系统都是针对其需求作出一个 trade off(权衡取舍),选择放弃一些来获得另外一些。比如 DPOS 就通过少数代理人来获得较高的 TPS,但毫无疑问其去中心化程度就有所减少。

曾强:

冒总怎么看待 Telegram 白皮书公布的宏大计划?今后开发者基于他们 ton 来做应用是不是会很简单?这对于咱们是不是比较大的竞争?

冒志鸿:

Telegram 白皮书的宏大计划我刚刚才看,还没有完整看完和思考。 但目前区块链的应用领域还属于未开发的西部的状态,大家有能力的都可以纵马由缰,很多项目即使看起来解决的问题类似,都实际上并不那么竞争。这个市场和空间太大了——我很喜欢“从 0 到 1”里的一个说法“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现在的区块链市场是一片蓝海。

卢晓明(36 氪):

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还在发展早期,链本身还有很多问题没完善,那么早发现跨链等中间件没有太大意义,你怎么看?

冒志鸿:

这其实是不对的,只要应用有跨链的需求,就有开发的意义。我认为未来区块链是不太可能统一在少数几个链之上的,即使未来区块链的协议能得到较大的统一,实际一个应用运行的链很大可能是多个。 因此应用能支持多个链,可能是基本需求。

李想(共识资本):

我们看到从 2017 年爆发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token,诞生了开始看不懂的“空气” ,后来渐渐走出来的底层公链。很多观点都认为 2018 年是机构年,公链不会多,数量庞大的垂直领域应用场景结合区块链的项目越来越多。从您的经历来看,2018 的区块链项目存活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我们排除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必要条件)。

冒志鸿:

其实我觉得 2018 年是对各个区块链项目严峻考验的一年,很多项目都需要今年落地。要能在接受考验而不是沦为空气,最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应用解决实际的问题。

卢晓明(36 氪):

未来 DAPP 或者 APP 的底层技术形态是怎么样的?不同的应用和场景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同,有的只用到了不可篡改,有的用到了代币激励机制,有的只需要私有链,不同需求对应用的深度不同。你尝试过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吗?你认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哪个市场最大,并且分别适用于哪些不同的场景?

冒志鸿:

我觉得应用的确可能有很多不同层次,并不需要为区块链而区块链,为去中心化而去中间化。我个人怀疑私有链有没有价值,联盟链和公链都有其场景而有价值,公链无疑是最有潜力的。

蔡文胜(隆领资本):

现阶段是公链为基础,以后私有链会是很好补充,同样有价值,而且是具备长尾价值的。

冒志鸿:

关于私有链我的看法:既然私有,为什么需要区块链? 用数据库可以更高效率解决问题。

蔡文胜(隆领资本):

如果区块链只有公链真的狭窄而限制发展,公链最具有价值,但私有链也很多应用场景,特别以后一样有个人企业的隐私保护问题。不会全部开源公有化。

麻永生(链内参):

现在做底层基础的项目很多,比如 BTC、ETH、LTC、QTUM、NEO、EOS、AE、ELF、BTM、NULS、ETC 等,冒总从技术角度评价一下优劣,比较看好哪些?

冒志鸿:

这问题很有挑战啊。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设计 ArcBlock 的开放链访问协议的时候,的确考虑到了。 这么多种底层链技术,孰优孰劣? 其实我们很难评判,有些时候自以为是的点评反而只能说明自己的认知程度不足。 因此我们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做法: 我们设计了一个 Open Chain Access Protocol 的协议,尽可能去支持较多的底层区块链,让开发者有更多的选择。 从我们自己认为比较能拥有最多市场的角度,我们首先考虑支持 Etherum 和 Hyperledger,还有 CyberMiles。 我们也在积极地和国内的几大公链联系,他们也支持参与了我们 ICO 过程。

麻永生(链内参):

很多技术型项目都打出区块链 3.0 的概念,区块链 3.0 将是什么一个概念?会为区块链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

冒志鸿:

区块链 3.0 的定义是在《区块链-新经济的蓝图》这本书中形成的。 3.0 区块链主要谈的是区块链应用的普及和繁荣。 如同“区块链” 这个概念本身一样,区块链 3.0 的定义是比较广义和界限模糊的。区块链 3.0 带来的最大改变,我认为是应用的落地,也就是区块链应用能为千千万万消费者使用,而不再是极客的玩具。 群里各位玩币的都知道今天的区块链,今天的数字货币是什么样子的体验,这些要能让大众接受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我一直认为今天的区块链是 1993 年的互联网:1993 年 TCP/IP 协议成熟了,上面的各种应用协议也证明了其巨大价值,FTP、Gopher、News、HTTP、SMTP……但是除了有专线的实验室,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到。 能接触到的互联网的人,看到的一般也是这样的屏幕:

6

1993 年,AOL 推出了拨号接入互联网;1993 年,Netscape 成立。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为互联网的落地奠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的区块链正处于如同 93 年互联网的时代, 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应用的落地。

Dovey Wan(丹华资本):

我们还是聊下有什么可以落地的应用场景吧……

冒志鸿:

落地的应用场景其实非常多,但是我觉得在讨论应用落地之前,又一个认知可能需要刷新的是,未来的区块链应用很可能和今天看到这些难用的钱包和合约并不一样。区块链作为一个基础类型的协议,很可能对很多用户而言是“隐形”存在着。 大部分用户并不需要知道它是什么,它就在那里。 如同我们的很多网络协议和设备一样,它们工作着但无人知道。

Tan@加密世界 CWV:

在谈落地的应用,我想先问两个小问题:1,我们想更深入的了解 ArcBlock 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被资本热捧,我们所理解的 ArcBlock 是基于区块链的 Baas 平台,但未来会不会每条主链都会带有自己的 Bass 层。2,ArcBlock 的 Token 有哪些属性?浅显的是证券属性以及基于 ArcBlock 平台的应用代币?这样就会碰到底层链、BaaS、应用、都希望有自己的代币,最后哪个能胜出?依此我们希望了解各位投资 ArcBlock 的真正逻辑思考是什么?能够让大家更好的设定自己项目的核心目标。

冒志鸿:

1.Arcblock 本质上是一个云计算 PaaS 平台,他是为区块链应用开发而优化的,其本身的 BOSS (Billing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是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的。2. ABT Token 是一个高性能的原生 Token,其 Token 服务、Token 经济模型可以被继承和重用。 ABT 是一个典型的 Utility Token,不具有证券和货币特性, 其唯一作用是用于 ArcBlock 本身内部计费。 ABT 可以给基于 ArcBlock 上的应用继承产生新的应用 Token。

ABT 应用 Token 和 ERC 20 的做法不一样,ERC20 Token 和 ETH 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ABT 的应用 Token 是头等公民,和 ABT 地位等同。另外 ERC 20 只是定义了基本的 Token 接口,没有提供配套的服务(需要自己开发),没有提供经济模型和运行机制(可以自己开发), ABT 试图提供一套自己的,并且允许应用来继承。

西门柳上:

我觉得讨论应用的落地要界定下范围,在过去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显然是超级应用是王道,因为用户的身份、数据、交易、互动都在超级应用里形成闭环,TCP/IP 协议作为底层几乎没有存在感,但是在区块链应用跑在底层链上,用户的身份、数据、交易、互动其实是在链上,属于用户,而不是属于应用,区块链应用的落地难度不在于应用本身是不是有什么场景,而是现在这些链的支撑能力,比如 ETH 显然支持不了真的区块链游戏游戏。

冒志鸿:

区块链应用的核心我认为是去中间人化(对,去中间人,而不一定是去中心)。如果一个应用声称用区块链技术,但其模式还是传统的中间人生意模式,那么就是伪区块链应用,或者为了用区块链而用区块链的项目。现在有太多的这类项目,根本看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需要用区块链,为什么需要发币,有什么去中心化或去中间人的效果。

徐继哲:

ArcBlock 自己设计和实现了哪些具有一定突破性的区块链技术?比如在可扩展性、匿名性、虚拟机、智能合约的形式化验证等方面。

冒志鸿:

其实现在 ArcBlock 只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做了一点点集成的事情而已。 我们本质上是个为区块链设计的云计算服务,而不是一个新区块链。我们团队在 ArcBlock 的设计上有几个原则,是非常实用主义的思路,因此和很多开拓新公链的团队的愿景相比,我们只是在夯实一些基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叫做“区块基石”。

徐继哲:

哦,了解了。那既然要发 token,也要有自己的主链,这个主链是怎么做的呢?

冒志鸿:

我们有一个高性能的主链,目前只用于做自己的 BOSS 系统,不承载应用。 这是基于 Flavien 的 Open Chian 思路的延续。 Flavien 在 Colored Coin 后其实花了不少时间搞 OpenChain,不过没有 Colored Coin 那么有影响力。 但其实这是他在前面思考上的改进。

目前区块链成功的应用只有两个:1. Bitcoin;2. ICO。比特币既是一个区块链,又是一个协议,又是一个应用。ICO,尤其以太坊上的 ICO 方式是一个应用,这也几乎是以太坊上唯一有用的应用。

我觉得区块链在这个时代有个最 cool 的事情,就是可以“离经叛道”,因为没有一个规则在那里。 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定规则,获得共识。

徐继哲:

所以 ArcBlock 主链是延续 OpenChain 的技术,然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自己的区块链需求,ArcBlock 集成现有的成熟的区块链技术,比如 Ethereum,给用户?做好 PasS 服务?

冒志鸿:

是的,开发者可以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区块链来开发自己的业务。

徐继哲:

在这个架构下,ArcBlock 代币的经济模型是什么?主链上都记什么呢?

冒志鸿:

应用消耗 ABT 来使用 ArcBlock 的服务;服务开发者、组件开发者、计算资源提供者获得 ABT 作为回报。

Tan@加密世界 CWV:

就是把原本收费的 Paas 平台转变成了收币,但这些听起来都是链下服务?

冒志鸿:

可以这么理解,但用区块链建立 BoSS 系统的目的就是公开透明,这样更多合作伙伴可以加入进来。一个完整的区块链应用,应该包括链上链下的计算和资源。从技术层面来讲,区块链是个最接近数据库地位的东西,它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一个完整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协调。

老冒分享结语:

区块链时代想想乔帮主的教诲觉得还真的很有意义:

“Life can be much broader once you discover one simple fact: 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life was made up by people that were no smarter than you and you can change it, you can influence it, you can build your own things that other people can use. — Steve Jobs

(一旦你发现一个简单的事实,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广阔:你所说的生活周围的一切都是由不比你聪明的人组成的,你可以改变它,你可以影响它,你可以建立自己的东西,让别人可以使用。 — — 乔布斯)”

7

(图片源自网络)

区块链时代给程序员和创业者前所未有的机会,非常值得珍惜。

• 完 •